怎么去年的天气预报?
廖惠最佳答案 去年?哪一年的,2019年吗? 2019年的1月份,我是这样预测的(见图) 这个月其实没发生什么特别的大事和自然灾害,所以基本准了。
2月,我是这样预测的(见图) 整个2月,北方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南方则是高温少雨,的确是这样的吧! 3月,我是这样预测的(见图。当时还没有疫情) 从图片上看,三月是偏暖的,的确有南方倒春寒,北方回温的现象。但是,我忽略了一点,三月本该是春季连阴雨的季节啊!(我是很讨厌江南春绵雨的,那种雨绵绵不断,又不好下很大的感觉。)于是,在江南出现了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这算是意外吧。不过,全国大部气温还是正常或偏高的。
4月,我是这样预测的(见图》 4月份的预测,是我的漏算,应该是低温影响我的计算结果。从上图可以看出,4月其实是偏冷的。
5月,我是这样预测的(见图《 4-5月本来就是气象预报最难做的一个月,温度异常一点,就很可能造成暴雨、干旱或者内涝等情况出现。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体上是偏热的,长江流域的水汽来源,也的确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只不过,预测误差明显扩大了。
6月,我是这样预测的(见图 6月份,我的预测再次出现重大失误,整个六月,北方暴雨成灾,而我预测的是干热天。直到月底,华北黄淮还出现了持续高温。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7月,我会重新修正后再发布新的预测。如果修正后仍然有很大偏差,那我就会停止发布今年的预测了。
过去10年里,天气预报模式的预测质量大幅提高,预报时效延长了1天。从总体上看,3天预报的质量像20世纪80年代的2天预报的质量。这是由于计算机能力提高和观测系统扩展的结果。对过去20年里预报质量的提高作一全面评价,可以找到支持这些结论的其他证据。特别是,对于重要的天气系统(如阻塞高压)的预报已经取得可喜的进步,而且甚至对月时间尺度上大气环流的可预报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易受大暴风和洪水影响的地区),在天气预报方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大多数预报的质量取决于预报员对模型输出的解释。提高预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观测系统的扩展和质量的改善;发展数值预报模式;应用高性能计算机;提高预报员的技能。对于某些种类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如龙卷风和雷暴),预警时效将仍然受到限制。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观测资料的增加和预报员技能的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已经得到改进,特别是关于与大尺度系统(如锋)有关的天气现象的情况。准确预报天气仍然面临困难,例如给定场所的较小尺度的天气,这种天气通常与突发暴雨和浓雾有关。这些天气在发生时间和产生地点方面通常是不可预测的。
准确的短期预报通常可延伸至未来5至7天。在许多中纬度地区里,已经显示出,从总体上讲,3天预报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的2天预报。例如,英国气象办公室的3天预报的质量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天预报的质量。
对于5至10天时间范围的可预报性,也取得改进。特别是在冬季,预报温度的概率(概率预报)比确定性预报,能更可靠地延伸到7至10天。对于夏季,预报技巧主要限制在前5天内。在热带地区,预报的质量通常不像中纬度地区那么好,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地区,观测网比较稠密,气象雷达网络也比较少。
数值模型对5至7天或更长的预报时间范围的提高,对于预报大型天气系统(如阻塞高压),对于在月时间尺度上预报大气环流,已经导致对可预报性的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