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白洋在哪?
“南有西湖,北有杨西湖”中的杨西湖就是现在的白洋淀。 位于北京东南约60公里处的永定河上,由沼泽湿地组成,为燕赵大地上的明珠。
它西傍京城的门户卢沟桥,北临万里长城,与古北口相连,因古时白洋河中多白雁,故而得此湖名。 “芦苇深深,水禽自在;红日萧萧,荒村依依……轻岚淡淡,远峰杳杳;流泉淙淙,寒林漠漠……” 这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描绘的江南景色,其实这也是对白洋淀真实景色的描述。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公里,从高空俯瞰,它就像一张铺开的绿色巨毯。 这条巨毯是由千万颗卵石组成的。由于上游冲积,使这里形成数百万公顷的滩涂。
每逢春夏,这些卵石滩上就会长出嫩绿的苇芽和青草。到了秋天,它们又变成了耀眼的金色。在微风中,这千万块绿色的“绒毡”一起掀动,一起荡漾,那情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你也许不会想到,这样一块宝地曾经历过多少风雨沧桑。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片沼泽地就已经有人类活动迹象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白洋淀周围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斧、石器,还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等。可以想见,在远古时期,这里的渔猎采集先民们就曾过着“采薇而食”“溯洄而从之”的原始生活。
春秋战国时,白洋淀一带属燕国管辖,称为下博邑。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征乌桓时经过于此,《邺中记》云:“魏武帝伐乌桓屯军,军无水,凿山为井,深五丈,不竭者,世称‘曹操井’。” 隋朝时,白洋淀以北的地区属于涿郡范阳县,其以南则是恒州曲阳。唐朝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将这一带分为莫州任丘县和瀛洲河间县地。此后,直到明朝,这里都是直隶(今河北省)的河间府。
元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这里建起了莲花开座寺庙,故又称莲池。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在大运河旁新建了一座行宫,名为清漪园。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下旨重修圆明园,并将清漪园并入。于是,这里成为皇家御用花园。乾隆皇帝还亲自为之写了《圆明园记》和《清漪园记》。
1860年和1900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入侵北京时,圆明园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这座美丽的园林渐渐衰落下来。
白洋淀虽属冀中之境,然而它的文化渊源却与京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北京的门户之一,它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初期,此处曾筑有城垣,自西北向东南延伸,以利防御。清末民初,古城颓败,仅残存东、南山墙和南门瓮城。1967年,在修建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时,发现了这座沉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古城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