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碗茶在哪里?
老成都茶馆,一般指的就是成都的茶馆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成都有“百丈街”,两侧全是茶馆;最有名的就是“福茗茶社”,文人们经常聚集在这里饮茶、议事、谈诗、论道。(《成都府志》有记载) 后来到了宋朝,成都出现了卖茶的风气,市民们在街上随便找家茶馆都能坐下来喝上一杯。
元明时期,茶馆更加普及,除了提供清水泡的茶之外,开始有茶馆主人自行选购茶叶,用炉火烹煮茶水,供应顾客。
清代末年,随着“康巴商道的崛起”和“藏地茶马交易的到来”,使得茶叶这一特产逐渐成为成都的主要商品之一。清末民初时,在成都遍地开花的不仅是茶馆,还有卖茶的“茶铺”。
这些茶馆或茶铺,大多由民间土厨子一手掌管,他们既是厨师,又是茶艺师,还是营销宣传的主将——这些厨艺高超的人,往往能做出一道道香味扑鼻,色彩艳丽的茶点佳肴。如“咸肉炒绿茶”、“核桃酥”、“凤眼果糕”等。这些美食,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起到了润滑作用,使客人的喝茶过程变得愉悦而舒畅。
一些传统糕点店铺往往会附设茶座,买完糕点,顺带喝一杯清香四溢的新茶艺茶,似乎更添了几分情调。 旧时成都的茶馆或茶铺一般都宽敞明亮,装饰得朴实而典雅。除了摆满茶桌外,还设有供人小憩的沙发、躺椅;墙上悬挂着名家字画,地面铺着淡雅的壁纸,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至于服务就更周到细致了,只要你轻轻敲下桌子,服务员就会立即端上干净的茶具,倒上芬芳四溢的香茶;如果客人点了糕点,不一会儿便会有服务生将碟盘呈上。
当然,像“福茗茶社”这样的高级茶馆自然应有尽有,但普通百姓通常去的是街头巷尾的那些规模较小的茶铺。它们往往铺面不大,仅有四五张桌子,但胜在人少安静,价格实惠。
这些茶铺大多是个人经营的小本生意,所以利润并不丰厚。为此,掌柜的想出了不少方法来吸引顾客。如“免费送票”(即送茶券)、"免费点心"(以茶带点)、"随时添水"(泡至尽欢)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成都的一些茶馆或茶铺虽然带有“雅”字,实则非常亲民。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都可以随处坐下喝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