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公告吗?
从气象服务的角度来讲,“天气预报”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天气预报”,除提供未来天气趋势信息外,还包括与天气相关的气象灾害预警、极端天气事件提醒、重要天候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具体可参见中央气象台官网(http://www.weather.cn)所提供的服务介绍——《公众气象服务》,其中的服务内容包括: 从这个服务范畴来看,“预报”一词显然过于狭窄了,其实更应该把“天气预报”与“气象信息传播”联系起来考虑。如果将广义的“天气预报”理解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的话——“在特定的时间向特定的受传者发布关于特定区域的天气预报”——那么,其信息发布形式就涉及多个层面(见下图):
在上述信息传递途径中,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及电视等媒体外,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通讯设备和个人电脑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所有信息传播渠道中,网络无疑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公布的统计报告,到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1]。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与各类服务中最常用的渠道之一。对于天气信息的传播来说,有着海量的用户基础、广泛的受众面和快捷的信息发布方式的网络无疑是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化气象信息服务将成为未来气象信息传播的主战场[2]。从广义的“天气预报”着手来把握气象信息的传播,更具现实意义。
而与气象信息传播的研究相类似,关于气象信息需求的探讨也在学术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美国学者Hofer于1978年最早提出了需求层次的假说理论[3];其后,Roe和Mason(1982)对这一假说进行了验证并加以扩展[4];再后来,Pike等人(1996)对该理论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提出人类对气象信息的五大基本需求[5]。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内在动力,为认识气象信息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