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铁亏损吗?
贵阳地铁一号线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在2017年迎来全线贯通,于2018年1月6日开通运营 作为贵州第一个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承载了省府对于打造省会“交通网”的期望。然而从开通至今,从未实现过盈利。据贵阳市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贵阳轨道集团资产总额为333.4亿元,负债总额为28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4.8%;全年营收和利润分别为7.1亿元、-1.9亿元。
事实上,自2013年起,贵阳轨道交通就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据此前贵阳市政府公布的《关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一期工程(一号线)财务报表的批复》显示,该工程2013年亏损1.89亿,2014年亏损6.71亿,2015年亏损7.37亿,2016年亏损16.95亿。到了2017年才扭亏为盈,2017年和2018年分别盈利1.96亿和5.51亿。 但这样的收益显然无法弥补巨额的建设投入。按照规划,贵阳地铁一号线全长25.01公里,总投资204.8亿元,其中,土建投资178.9亿元。截至2018年12月底,该线路累计投资已达224.9亿元。
除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外,高昂的运维成本也是导致贵阳地铁持续亏损的原因。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梁敏娟曾对媒体表示,相比其他城市,贵阳的建城历史较短,地层复杂,所以隧道工程和桩基工程较多,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供电系统尚未建立完备的节能机制,导致运营成本较高。 受2018年贵阳暴雨影响,一号线部分车站和区间出现渗漏,造成了约50万元的维修费用。
一号线目前实行的是“区间行车”模式——只有两条或三条轨道的列车运行区段,这会导致列车折返能力下降,列车运行里程的增加,进而增加车辆消耗和电能损耗,加大运营成本。 目前,二号线正在建设中,三号线也已纳入规划。有专家分析,随着后续线路的建成和运营,一号线的亏损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一般大城市的地铁建设,都是政府财政出钱建,建成后也是赔钱运营,每年政府财政还要给地铁公司巨额的补贴。比如北京,过去11年已经累计补贴了500个亿给轨道公司。
但贵阳并不是这样。按照公开信息,贵阳地铁1号线的直接投资,也就是地铁车站和轨道的建设,是156个亿,而轨道交通集团一共对外融资了264个亿。多出来的100多个亿就是为了解决建设期的利息和之后几十年的运营管理、折旧、还本、支付股东收益的费用。换句话说,虽然看上去贵阳地铁1号线建设花156个亿,但实际上贵阳市没投一分钱,所有的钱都是从银行借的。贵阳地铁1号线,从建到运营,是完全自收自支的。
那怎么还钱呢?除了地铁运营的收入比如票款和广告费,还有一大块就是PPP协议里规定的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简称可缺补。这部分钱是政府承诺给贵阳地铁1号线的最大一笔收入,每年9个多亿,一共30年。这笔钱看上去很大,其实也是通过融资来的。比如2018年,贵阳市政府财政预算直接给地铁的可缺补只有2个亿,其他7个亿是通过融资解决的。这么算下来,贵阳地铁1号线建成运营后,每年贵阳政府需要付出的财政收入也不过2~3个亿,是完全可以承担的。
这就是贵阳地铁1号线能够完全自负盈亏的原因了。当然,这是在地铁1号线能吸引到足够多的乘客的前提下。实际上地铁1号线开通后的第一年,每天的客流量只有32万,与预测的68万有很大差距。2018年也没有任何起色,每天还是32万。这就麻烦了,因为这样贵阳地铁1号线每年减少将近7千万的收入,而其他的支出和还本付息是不会减少的。这样一来,贵阳地铁1号线不仅前期高额的融资成本没办法节省,每年还需要额外多支付将近300万的利息。同时,贵阳地铁1号线第一年就没法给政府承诺的回报率,这更加剧了这个项目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