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建筑景点有哪些?
南音 泉州话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稀有方言,也是迄今中国国内唯一以闽南语作为母语的城市,而泉州的南音更是被称为“华夏遗响”、“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演奏主要依靠一种叫做“洞箫”的传统乐器,以及琵琶和二弦琴。在曲调上,既有北音中的散套、小令等,也有中原古乐中的清商声,此外还有宋元时期的燕乐诸宫调及民间歌曲中的唱赚等。因此南音的音乐结构具有“以燕乐为主,兼采杂居”的特点。 在音色方面,南音的音响效果与古琴十分接近;而在演奏方式上,又类似于中国的其他传统弹拨乐器,如琵琶、阮咸或三弦等等。由于泉州在南朝时即为侨州郡治,所以这使不少海外学者认为南音是当时随移民传入泉州的中原古乐的延续和发展。
泉州有众多的庙宇,除了开元寺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洛阳桥头的天后圣母巡宫(即妈祖庙)、清净寺(阿拉伯式建筑)、草庵(释迦牟尼八相图石刻造像)、真佛国寺庙(缅甸式建筑)、老君岩摩岩石刻(道教尊神老子坐像)、通淮门城楼等。
泉州的宗教信仰相当自由,除佛教、道教之外,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外来宗教也在此扎下根基并传承至今。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街上的基督教堂、城东的基督教泉西堂、鲤城区的清真寺(又称番客亭)、惠安的青山宫(关帝庙)和东山的西沙港妈祖庙。
泉州古城中保留完整的古民居主要有庄府衙门、蔡氏祠堂(肃清门)、黄姓府第(花厅)、杨姓宅第(德济门城楼附近)和中宪第等。
开元寺东西双塔 位于市区东街和南大街交叉口的开元寺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为唐垂拱二年敕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唐宋时期的雕梁画栋和历代的石刻、木刻作品,如唐朝的古罗塔(东西双塔之一),唐朝碑刻《万岁帖》,宋代的石经幢,明代的大雄宝殿,以及清代的法石舍利塔等,另外还有几座现代的建筑,诸如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都是1958年所建的。
泉州博物馆 大名鼎鼎的泉州博物馆坐落于西湖公园之滨,其前身系始建于清末的“泉州公署”,解放后曾作过公安局办公楼使用。1979年辟为泉州革命历史纪念馆,1995年改现名,并于2003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馆内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海交史文物陈列馆”(东楼)、“泉州历史文物陈列馆”(西楼)和“泉州地方史陈列展”(南楼)。
崇福路一带 泉州老城区的崇福路和中山北路交界处,自上世纪初以来一直是泉州的文化中心所在地——这里汇聚了众多的文化机构,包括泉州图书馆、泉州市艺术研究所、泉州戏剧研究所、泉州文管会、泉州木偶剧团等单位,同时还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人,如作家舒婷、诗人纪鹏等都曾居住于此。一些重要的名胜古迹也都集中在这一带,例如崇福路的尽头就是泉州开元寺的后门,再往前走则是东西塔,再往左拐便可达钟楼。
东湖公园 东湖在泉州城内东部,原是一片汪洋湖池,唐始筑塘围垦。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知府沈懋孝引水入池,广植花木,遍搭亭廊,遂成园林胜境。整个景区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主要是古堤桥、荷花池、荷香亭等;后部与开元寺相连,以东西塔最为著名。另外在后门的湖边还建有一座“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有兴趣的话不妨进去参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