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里有什么景点介绍?
祈年殿 祈年殿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原为一所具方形的殿堂五间三进,即南、北、东、西各有一门,门前有三出厦的配房八间。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前殿为正殿,本朝因之;东西两殿俱不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祈年殿时,将四门前殿拆除,改建成回廊,形成了一座圆形建筑。 祈年殿内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木构件通过榫卯接合,用柱支撑而构成各种形制的拱券、穹隆、尖顶,形成了大跨度的圆顶和无梁殿的特点。 大殿的直径有32.72米,高20多米,四周各有一座丹陛桥相连于南北。其结构与北京城的布局相一致——以圆形象意天地,象征宇宙运转周而复始;以方形寓意人世,表明人们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九举行祭礼大典,俗称“封春”或“祈谷”。 天文家们认为,这体现了古人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崇拜思想。
圜丘 在天坛的正南方、皇舆治的西南部,坐落着一座外形奇特的建筑物----圜丘。这座圆形屋顶的露天建筑物是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之一。在它周围环绕着一条长1800米的甬道式围墙,被称为皇穹宇。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圜丘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它的前身是北宋时期建造的祈谷坛及祭台,金代增建圜丘并在其上祭天。明代正统年间对圜丘进行扩建并改为冬至祭天之坛,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又改建成为今天的样子。整个建筑由三层台阶组成,上层十二阶,中层九阶,下层五阶,层层盘旋而上。第三级平台正中有一个直径四五米的圆形石砌台基叫做“天心石”,据说站在上面可以感觉得到大地在旋转。
台上周围的栏杆都是白石制作的,每块都精雕细刻着云彩、海水等图案作为装饰,非常美观,它们与中间的天心石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完整的圆。这些雕刻不仅做工精细而且造型生动,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儿镶嵌在一起,使整座建筑充满了灵动之美。
除了外观奇特之外,圜丘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特点呢!比如说:第一点它是按“九”这个数字来设计的。在古代中国,“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因为它象征着阳数中的最高值和最大值以及尊贵之气;第二点是台阶上的每一个石块上都雕刻着“福”“禄”“寿”三个大字,这也是古人在祈求上天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的福祉;最后一点就是由于这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加上远离市区闹市的喧嚣因此也成为了历代皇帝们进行宗教活动的理想之地了^_^~当然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到这里来听听道士为我们讲解关于天坛的故事哦~~
皇穹宇 在天坛西南侧有一处被厚厚的围墙所包围起来的建筑群,这就是有名的皇穹宇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天坛的历史信息并且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奇妙的声学现象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其中一探究竟吧~~~
皇穹宇的院落很小,仅有前后两座殿堂,四周用红墙围合。其中后殿即是著名的“音寺”所在之处啦~~其实它既不是寺庙也不是宫殿,而是一组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群体——“声学迷宫”。
皇穹宇内部空间十分狭小,仅可容纳十几人同时站立,而它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的奇妙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首先是因为这个建筑本身的设计构造就存在着许多独特的细节之处比如墙壁的薄厚程度不同啊等等所以才能够使声音产生折射作用从而使得回声变得如此清晰响亮;其次则是由于该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之中因此也就导致进来的声音不能迅速消散从而被反复反射回来造成了一种“回音壁”般的音响效果呢;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皇穹宇内部的装修材料也都选择了隔音性较好的木质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砖墙瓦顶设计因而也就避免了外界噪音干扰而进一步增加了室内回声效果的形成……总之不管是从哪方面说起都要归功于设计师们的独具匠心了呢^^~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天坛的介绍希望会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