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景点有哪些?
我去过很多次法国,也看过不少关于法国的介绍和游记,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法国之旅》这本书,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她以女性独特的目光透视了法国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文笔优雅而又犀利。该书出版于1949年,当时法国刚刚从二战的阴霾中走出来,百业待兴,书中描述了战后法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面貌。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23章,分别介绍了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等方面的概况。每章的开头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什么是法国人”、 “巴黎为什么伟大”等,然后展开论述。对于每个问题,作者的回答既体现了客观性又流露出了主观色彩。 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发现其中有些内容非常值得分享出来,因为这些内容反映了法国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 关于法国家庭生活(Chapter 6: Family Life and Its Problems ; Chapter 7 : Marriage ) 虽然如今法国人的婚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保守了,但是法国仍然是欧洲大陆地区唯一一个结婚率超过生育率的国家;另外,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约有四成左右的法国家庭是由双亲和子女组成的三代同堂式结构,而单身家庭仅占约一成左右。
二. 关于法国的教育体制(Chapter 8 : Education from Primary to University Level) 尽管法国实行的是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而且政府对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法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并不令人满意。根据2006年的数据,在基础教育的阶段,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法国学生的平均成绩在世界各国中只排在第34位,落后于中国、印度等国家。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法国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而对科学知识的教育相对较少。不过,与英美等国相比,法国学生在理科方面的表现要稍稍好一些。
三. 关于法国的社会福利体系(Chapter 10:The Welfare State,Social Insurance, and Social Assistance) 在法国社会保障体系里,最为人称道的一项政策就是所谓的“最低收入保障线”制度(Régime de sécurité sociale minimum assuré,简称 Rémaisure), 它使所有法国人的收入至少能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从而能够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这个体系还包括医疗补助、失业救济金等其它项目。据统计,目前共有5300万法国人口享受到了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八成左右。
四. 关于法国的文化传承(Chapter 2 : French Language, Literature, Music, and the Fine Arts; Chapter 11: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 Against Change in France) 对于西方文明而言,法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是现代法国的官方语言,而且还是包括比利时、瑞士、加拿大、摩纳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语言之一。在西方文化圈里,英语和法语是两种最重要的语言。法语还与拉丁语以及古希腊语等其他古代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被称为“欧洲的母语”。同时,法语也是联合国和欧盟等的官方语言之一。
以上是我对《法国之旅》一书的部分摘抄和总结,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再进一步做更详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若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买一本原典作进一步的阅读。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找来看看,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适合作为启蒙读本来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