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离西安有多远?
西京是西安的古称,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周秦汉唐是我国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在这里达到顶峰。西安也被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和东方文化的发源地,象征着中国历史的辉煌和博大精深,是了解和触摸中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古都。
唐代是继汉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繁荣而强盛的朝代。西京,就是指隋唐时的长安城。东都指的是洛阳。
长安之名,得于周。《逸周书·作雒》:“更名得意曰受,邑之赖曰丰,迁都丰郊曰镐(在今陕西西安西北长安县沣河西)……定宅作雒(镐),乃作长安,自国北门东出,过橐泉北绝渭,西趋谷,南大斜度水北,中出栎阳北头,西绝洛水北,注雍水东,自阳虚高陆南入上雒。”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曾封黄帝后裔虞虢公于“西京” (《史记·六国年表》正义)。此“西京”一说在今陕西凤翔县东(《汉书·地理志》应劭注),一说在今山西平陆县境(《春秋左传》杜注)。
秦朝时,有章台宫、兴乐宫、阿房宫、望夷宫,未完工的建章宫和汾水宫。有章台街、周道、驰道。前代传下来的宫名有秦汉宫。都城仍为“雍”。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宫室,后作了一些修缮和扩建。汉高祖刘邦为改善寝宫条件,命萧何营建未央宫,因“其阿房”而未就(见《三辅黄图》)。建成之后,遂移“帝休”于此。惠帝时,在长安故城西新建长安城。未央宫为西汉帝宫,宫殿规模十分宏大。惠、景二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武帝时,为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广置官吏,分条理务:左冯翊治长安县、池阳(在今陕西泾阳县北,汉置)为京兆尹部,右扶风治池阳县、槐里县(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京兆尹治霸城(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长安县(治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宣帝时,改京兆尹为京兆京,长安开始成为京邑之名,有京兆尹。当时兴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元光二年(前133)兴建了上林宫,元狩四年建茂陵,元鼎二年建建章宫,建元二年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三桥镇西)筑周长20余公里的漕池。公元前82年,建太上皇庙(在长安城东25公里处)。
东汉时,太初宫,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太明宫、永乐宫、长年宫为贵戚所居。有明光殿、白虎殿、清凉殿,殿内悬置“七宝帐”,宫人以桐荚为钗。宣帝时,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金华殿、白虎观。有宣曲(南曲、北曲在今陕西长安县界、中曲在今陕西西安市北)、宣平、本章、桂市、车市、贩驴、下牢、杜市、樊市、霸市。东汉时,西安地区仍分属于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三辅” (见《后汉书·郡国志》)所辖。汉建武五年设雍州(治长安故城和槐里县)。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雍州分为京兆、右扶风、冯翊三都尉、治长安。永平十七年有子午道、阁道(《水经注·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