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没有包浆豆腐?
首先说说什么是“包浆”。所谓“包浆”,是古玩、文物术语,说的是器物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自然的风化侵蚀,和人的抚摸,与空气反复接触,在器物的表面形成的一层莹润光滑的物质,时间越久,包浆越厚越亮。比如一块刚挖出来的玉器,或者一个新做的紫砂壶,新做的瓷器,其表面都不光洁,有一种干涩之感。而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断把玩,反复抚摸,与手汗、与空气自然接触,它们的表面就发生了变化,那种干涩完全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像凝结起来的油脂一样的包浆。瓷器的包浆像玉一样,古玩术语叫“包浆如玉”。包浆是器物“包”上去的一层“浆”,是时间积累,岁月的沉淀,文化的积累。所以说,包浆越厚越老越润,越具有价值。包浆是一件老物件的标志。作伪者千方百计作“包浆”,但伪作的“包浆”显得浮躁,一目了然,没有自然包浆的那种内蕴,那种厚重,那种光泽。看一个古董,看一个旧家具是否是老件新件,只要看包浆就一瞧便知,老物件包浆厚。
豆腐是重庆的重要产物,豆腐的烹制做法有很多种,而包浆豆腐是其中的代表,包浆豆腐其实就是霉豆腐,但是和一般的霉豆腐有点不同,包浆豆腐不是人工发酵的霉豆腐,而是自然发酵的霉豆腐,包浆豆腐是将豆腐放在坛子里,经过数年的时间自然发酵,时间长了,豆腐干硬乌黑,里面是乳黄色的液体,液体就是包浆。如果时间够长,液体充满整个豆腐,用手捏豆腐,液体就会渗出来,所以俗称包浆。用刀切开,把浆挤干,切成小丁,蘸酱油、葱花、辣椒、姜、蒜泥、味精等蘸水,美味无比。老重庆人吃包浆豆腐讲究“生吃、冷吃”。切的时候如果把浆挤干了,就少放点椒盐等配菜,如果包浆多,就多加点椒盐。吃的时候,让包浆水尽可能多地接触到调味汁,味道更佳。
做包浆豆腐需要选择北碚柳荫或合川涞滩等地的有香味的小豆豉,因为这些地方所产的豆豉霉味很浓,只有这样才能使豆腐的发酵程度达到标准。把有霉味的豆豉和豆腐加在坛子里,再加盐水密封,使豆腐自然发酵,发酵的时间一般为4-5年,时间越长,包浆的时间也更长,味道也更浓香。做包浆豆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做的人都很少,真正的包浆豆腐很少见了。
真正懂得吃包浆豆腐的人,往往将干硬的包浆豆腐切开一个小口,在蘸水里面浸一浸,包浆豆腐的浆水就会和蘸水充分混合,这样吃到嘴里豆腐的口感是脆的,又带着一股浓郁的酱香味儿,口感非常爽!
制作方法
一、制“老耙豆豉”。
将5斤小豆豉用5斤开水泡5~6分钟,至豆豉表层发胀且不硬心时沥于水分,再与7.5斤盐水混合装入坛中浸泡半个月,再入1.5斤冷开水浸泡7~10天,使豆豉皮肉松软,呈黑褐色即成。
二、洗腐乳坯。
将腐乳坯用10倍的冷水浸泡5~6分钟,使坯体稍有膨胀时,立即捞起沥干。
三、拌料。
将100斤腐乳坯加入150斤老耙豆豉、10斤醪糟汁、10斤红塘混合均匀。
四、装坛、封口。
将包装好的腐乳坛放入25~30℃处发酵3天后,移至15~20℃处继续发酵8~10天,取出晾12小时,扎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