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为什么叫杭州半山?
“半”山,这个“半”字颇有意思。“半”者,一半也。从地理位置上讲,它处在西湖和北高峰的中间位置,是西湖与北高峰的一个分界线; 地脉上来讲,它是古钱塘江的河床演变而成。在地质运动的影响下,现在的西湖湖面不断减少,而北面的运河以及钱塘江水却不断注入,从而形成了现在这种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观,所谓“山水环绕,湖岛相嵌,绿荫拥翠”就是这个样子了。 而我们所说的“半山”,实际就是东面靠里的这块陆地。由于处于两个山岭之间的位置,故此被称为“半山”。 在古代,这里其实并没有山峰,整个区域都是一马平川,只不过在宋元时期,这里陆续建起了很多寺庙,加上自然植被被破坏后很难再修复,所以空气相对湿润的半山就成了乱石嶙峋的模样。
到了明代初期,这里开始了大规模开发。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杭州北部十营,用来驻防京师。这十营兵丁约2.5万人,他们的基地就分布在这座小山的东南麓。为了便于管理,朱元璋还特意任命了指挥使,并建起了城墙和兵营,其旧址直到现在还在。 不过,这里的开发并不是像西湖周边那样建设园林,而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因此需要大量的水利设施。于是在明朝中后期,人们开了一条河,取直往西,经虎跑泉流入钱塘江,这就是现在的余杭塘。
清朝后期,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在这里发生了数次激战。1860年湘军攻破太平门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结束。随后这里成为了李鸿章淮军的驻地,而之前太平天国在此留下的炮台则由李鸿章下令拆除。 到了清末民初,杭州人口骤增,城外土地渐有开发。这座小山也不例外,随着寺庙的重建,周围民居的增加,渐渐有了几分市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