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间几点?
公历12月21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23°26′S)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得快,夜晚一天比一天短。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早在春秋时中国就已经用土圭测影法测定冬至了,周朝的朝廷在冬至这天会举行祭天大典;汉朝时,冬至被称为“冬节”,官府会在冬至当天向老者赐宴赏赐,而百姓则会庆祝冬至到来,合家欢喜;唐朝时冬至开始变成了一个重要节日,皇帝要在冬至这一天到郊外迎接“阳气”,而民间则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宋朝时期冬至和春节并称为“小年”,人们会吃饺子、喝羊肉汤。
到了现代,冬至依旧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国家宪法日便是定在每年的冬至。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一重要的节日。
在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此节气期间,蚯蚓身体蜷缩着,像打结一样;雄麋鹿的角开始脱落,似有新生之象;地下水开始冒泡,可见阳气的萌生。
而在现代科学则认为,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最里端,阳光照射角度最小,地面吸收的热量不足以抵消地面对辐射的热量,所以温度最低。 但其实,冬至后白昼变长的趋势是逐渐的,而不是瞬间由夜最长变成昼最长。
比如今天(12月21日),北京白天只有4个小时28分钟,比昨日减少了57分钟;而明天(12月22日)则是历史同期最久的昼夜同长(白天4小时39分钟),但之后随着地球逐渐远离冬至,昼夜长度才会迅速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