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什么时间?

卞秀美卞秀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2年起,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 那时没有所谓“北京时间”或“香港时间”的说法;也没有手机、手表或任何其他计时设备,每个人过的时间都不同,而官方又根本不公布时钟显示的实时信息。直到二战后,1950年代左右,才出现“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的概念和做法。

战前与战争中,香港政府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本地时间为其立法会议制定议事日程提供依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使用“前北京时间”,即东经85°的时间,比现在快一个小时。

从1928年至1937年,中国使用“中央标准时间”(CST),即在东经82.5°的地方时作为统一全国时间的基础。在香港,它被命名为“华氏标准时间”(FST),并用于所有官方文件,包括邮递系统内。 “华氏标准时间”的计时起点与“中央标准时间”相同,但调快了6分钟以适应香港的时间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香港政府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设置本机的时钟。在战争的头几年,他们使用“中缅印战区标准时间”,即东经96°的地方时,比现在慢一个小时。

后来,他们转而使用“菲顿(Feetontime)”,即现在所称的“东八区时间”,因为与香港的距离和走向使其受到太平洋上的马尼拉时间和西沙群岛时间的影响。然而,这种做法引起了混乱,因为许多政府建筑前的时钟显示的是“中央标准时间”,而政府的信函和其他文件使用的却是“东八区时间”。 在香港回归中国前夕,中国政府决定统一使用北京时间的概念,将国内的所有地区统一到一个时间框架里进行运作。在1990年以后,香港政府开始使用“北京时区时间”,比现在的北京时间慢8分钟。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对“标准时间”的理解和实施一直存在分歧,导致各种时间与现行时间差异较大。尽管回归祖国后进行了统一,但由于地理上处于两个不同时区的中间,导致当地时间仍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

漆花杉漆花杉优质答主

香港时间(Hong Kong Time),国际代号为HKT,是香港普遍采用的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UTC+8)早16分钟。由天文台利用原子钟装置制造,并透过电视及电台的标准时间信号、电话查询服务及互联网(NTP)向公众发放,准确度可达 +/- 1 毫秒。天文台的原子钟会与世界各地的同类时钟定期互相比对,并与国际协调时间UTC协调一致。香港时间与UTC的小时差亦固定为8小时。理论上香港地区采用东八区区时,但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包括东经120°以东,统一采用“北京时间”,而北京时间由于受五十年代政治因素影响,并非真正的东八区区时,而是由中国科学院的原子钟所产生的信号,而非地理位置上的时间,其发出的协调世界时(UTC),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家授时中心短波电台以“北京时间”为名向外发送,但实质是UTC+8的时间信号,实质上是一种“时区偏差”现象,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外,尚有智利、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等国家亦存在“时区偏差”现象。严格来说,真正的北京(东经116.4°)地方时间比标准的东经120°时间慢约14.4分钟。

香港时间比北京时间早16分钟(约1经度)的原因已“迷失在历史的风烟中”,目前存在数个说法,包括:

香港时间采用以南丫岛水兵俱乐部为标准的当地时间。当时,殖民政府为照顾英籍水兵,遂让本为以九龙时间标准的香港时间,“向西”拨前16分钟,以与南丫岛标准时间一致。 另一说法却认为,此决定乃基于天文观测结果,称:“位于香港岛的水兵俱乐部所观测到的正午时刻较九龙为早。”香港的16分钟时间差,与广州时差相同,因此亦有说法认为香港与广州合用一个天文台。1928年,为便利旅客转车,在欧美开始用铁路时间。当时香港成为国际海港,往来海外的船班密如蛛网,于是港英政府在1931年,颁布《1931年时间条例》:划一全港时间,称为“香港时间”,并比本初子午线往东经120°正午的正确时间提早16分钟,是当时广州时间的12正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同年12月正式发布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0年元旦起,采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其在北京(原北平)的时刻(东经116°24’38”)为基础,统一全国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当时北京的地方时间比北京时间(东经120°)晚14.4分钟。

另外,关于香港时间(UTC+8:16),亦有其他说法,例如香港时间以香港岛(东经114°15’)而非九龙(东经114°10’)为标准时间,较北京时间早17分钟;香港时间以九龙半岛西端的白朗治山(Victoria Ridge)上的信号站为标准,比北京慢14.4分钟,快于北京时间16分钟。“香港政府天文台”发出的标准时间(UTC +8),与香港时间相差16分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