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块石是哪个区?

扈玉盟扈玉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的成都市新都区,但是严格来说不是五块石,应该叫做五块石街道。因为五块石原本是一个地名,现在变成了一个街道的名字(成华区的五块石、金牛区的五块石)。以前的新都县城就是现在的五块石街道。后来成都市区发展,就把新都县城给吸收了进来,变成了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历史悠久,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1年)设都尉职。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降汉,汉朝在今内蒙境内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五原”之名始此。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率兵击乌桓时,曾经过这里。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乱,当时新都在西晋政权的控制下,因此成为流民避乱的聚居地之一;十六国时期前赵刘曜统治时,新建了宫室,增添了城市面貌,使新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置益州。后周明帝二年(公元583年)改益州为汉州,新都县属汉州管辖。公元621年唐朝建立后,实行道制度,新都县属蜀川节度使管辖。

宋朝时,中央政府设立了成都府,新都隶属于成都府。元朝设立四川行中书省,统管巴蜀地区。四川布政司下属的嘉定路,辖地包括今天的大成都区域及自贡市。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消灭了蒙古残部,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巩固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开始修建成都城,成都城的轮廓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规划,形成了今日之成都。

清初,四川巡抚驻节阆中,兼辖叙州(今宜宾)、泸州一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叙州府为直隶州,隶属建昌道。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将顺治十五年设置的分巡宁远道并入建昌道,统领宁远、中江二州,以及成都、华阳、彭山、灌县四县。

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四川省有二十余县没有划入任何行政区,成为“无辖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他派兵进驻成都,以军政府代理省长李良彬署理四川省长;同时派人前往上海订制刻制“四川省造币厂”造币机器,并在上海招募技师,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开始在成都铸造发行银元。

马天野马天野优质答主

五块石街道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中西部,北靠蓉都大道(金牛大道)和中环路,南接二环路,东靠西区大道,成灌路、成彭路穿越该区域,地处城市“三环十五射”主干路网的中心。

早在2000年前,五块石是古蜀王国从金沙迁往古城都(今大邑县)的官道的必经之地。“五块石”地名来源于明朝初年,据《走马河》(原《金青路志》)记载:建文帝朱允炆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夜奔古蜀道时,曾避雨于该地五块大石之间,在地方人士接济下,渡过湔水,前往今灌县境,五块大石由此闻名遐迩,“五块石”地名由此得来,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五块石区域面积5.36平方公里,属成都金牛区西北部的城乡接合部,紧靠三环路,成灌、成彭、北星、川陕等几条放射干道均从片区内经过,并有10多条公交线路纵横交织,交通便捷,区位独特。

五块石街道于2004年12月经金牛区委、区政府依法批准设立,由原西区、西南渠、天回镇、黄忠等4个村整建制组建而成,区域面积5.36平方公里,幅员面积占金牛区的5%,下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截止2015年12月,辖区户籍人口55181人,外来流动人口78100人,各类企事业单位5254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