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满族小学好吗?
广州的满族小学,即今广州回民小学的前身。学校开办于1934年,是广州市第一所完全由华人集资办学的学校。 学校的创办人,是当时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的梁漱溟之妻黄惠波女士。她看到当时全国少数民族教育都很落后,特别是回族群众子弟更难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于是决心在广州办一所学校,以改善这一状况。经过多方积极筹办,该校于1934年正式开办,校址设在原启明社(后改为回民中学)内。学生主要来自回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家庭。学校设语文、数学、自然、历史等学科,采用国民政府颁布的小学课本,教师由启明社派任。首任校长乃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伍廷芳之子伍庸伯。 由于受当时社会时局的影响及战乱等原因,学校时有停办或迁校之举。抗战胜利后,原校恢复;解放初,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广州市第七小学”。
80年代中期,因城市建设需要,学校搬迁至广州大道中现址并沿用此名至今。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广州回民小学曾两度入选央视纪录片《幼童》,成为片中讲述的对象之一。该片是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记录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幼童生活的纪实性片子。 第一届留学生,共有36个人,其中25个是回民。他们的祖先大多是成吉思汗西征时迁徙到中原的突厥人的后裔。他们从小就接受汉文化的教育,但到了美国后,为了学习英文和适应西方生活,他们又改说了英语,改穿了西式服装,加入了基督教,开始了自己的全新生活。
这些留学生的家长们最初希望孩子学成后能为回民做宣传,推行回民的复兴计划,但孩子们最终没有回到祖国,而是选择在美国安家落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为美国社会的繁荣和民族的融合做出了贡献。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岭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广州回民小学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人才,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