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哪些庙?
广州的庙宇古建很多,如果仔细数一下,估计有500多座(这个数字是我估算的,仅供参考),而且很多都是年代久远的明清建筑。 这些庙宇中有很多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建筑,比如北京南三环外的万佛寺,当年可是皇帝御用寺庙哦! 还有广州最著名的光孝寺,梁朝时就已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寺院呢!
不过要说起规模宏大的寺庙群,还是要数海幢寺。 海幢寺位于广州海珠区,地铁可到,交通非常方便。 走进海幢寺,只见古树参天,楼阁林立,环境十分幽雅清新。海幢寺共有48座建筑物,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等主要殿堂。 大悲殿是海幢寺的主体,也是全寺最高的建筑物,殿内供奉着四面观世音菩萨像。 这里平时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萨圣诞的时候,前来烧香敬拜的信众更是络绎不绝。
除了以上的这些,广州还有很多独具岭南特色的民间信仰场所——祠堂。 比如说陈家祠,这是广州最有代表性的祠堂建筑了。 陈家祠原址原来是明代翰林院学士陈献章的府第,所以也被称为“陈太爷屋”。 到了清代道光年间,陈氏的后人在这里重建家园,并取名为“陈家祠”。 但真正让陈家祠闻名于世的是民国初期,当时广东省长吕春帆主持修葺,把陈家祠整修得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此后,陈家祠作为广东汉文化的展示窗口而备受世人瞩目。 现在去陈家祠参观,可以看到这座传统宫殿式建筑群中,布局严整,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精致典雅……各种美感扑面而来。
陈家祠陈家祠位于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是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人氏捐资兴建的合族书院,建于光绪十四年至三十三年(1888-1907年),前后耗银37.5万两。
作为广东民间工艺最集中、最精美的展示,陈家祠建筑装饰陈丽堂皇,集中了岭南几乎全部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而且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艺,件件都是艺术精品。陈家祠是广州民间工艺品市场的源头,在陈家祠周边,形成了工艺美术品行业。如今,仍然能够看见,不少艺人在周边摆设档口,出售或维修其工艺品。
此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内还收藏和陈列历代工艺美术品,如端砚、牙雕、木雕、石湾陶器等。
交通:乘18、48、61等路公共汽车可到。
六榕寺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原名制止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年)重修,敕名宝庄严寺。唐武德二年(619年),移南海潜诚寺尼众来此安置,改称净慧寺。唐天宝元年(742年),名僧鉴真大师携带宝钵、佛像来南海讲律,海印(今六榕)和光孝二寺被钦定为佛教戒坛,称为“浴佛道场”,由是名振南天。
宋开宝元年(968年)扩建宝塔,次年落成,宋太宗敕赐“六榕”二字为寺额,后人皆称“六榕寺”。寺内最著名建筑是铸造于隋朝的花塔。据地方志载,隋朝时,印度高僧伽蓝在光孝寺讲《涅经》时得一花钵,供在潜诚寺,寺内经常放出异香,故有“宝界香园”之称,广州也成为“花城”、“花塔”起源地。今寺内有“浴佛古井”及“诃子泉”两处古迹。六榕寺现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乘5、43、55路公共汽车可到。
光孝寺光孝寺位于大南路,据《魏书•释老志》载,早在东晋时,广州刺史王彪之就在广州城西北的石头岗(今光塔路)建造了西来初地,又名西来庵。唐初佛教高僧、俗家弟子为求扩建,以广州刺史李靖的名义向唐高祖李渊请旨,获准将达奚尼的宅第和原来寺庙连在一起修建大寺,改名“光孝”。
此后1400多年的岁月里,光孝寺屡经战乱,屡废屡兴,如今的光孝寺,经多次修葺而成,仍大部分保持原貌。寺内有多处景点,是研究佛教历史、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寺内的六祖殿,殿内供奉的“六祖”即禅宗六祖惠能的肉身像。肉身是1989年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在塔下挖掘出来的,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宝。如今在六祖殿,我们依然可以近距离地瞻仰到千年的祖师真身,感受1400多年前岭南高僧的风采。
此外,寺内的瘗发塔也为罕见的古迹,是禅宗五祖弘忍在北回归线以南传授衣钵给惠能之处。
交通:乘1、5、20、55等路公共汽车可到。
南华寺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县马坝镇东7公里的曹溪之畔,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天监元年(502年),是中国禅宗祖庭之一。
南华寺原名宝林寺,唐中宗圣历二年(699年),六祖惠能从广东四会回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传授衣钵后,为避免争端迁到该寺传法,寺院因此逐渐著名。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赐名为法泉寺。玄宗又召惠能入京,惠能辞不赴命,玄宗乃敕书六祖,称其为“大医王”,并题额曰“大鉴禅师”。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