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哪个省?
“广州”是一个地名,而不是一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与它对应的,是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铁路客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因为所有通过广州地区的列车都要绕个圈子才走得了;同时它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被海洋包围的城市——因为其北面的惠州也是沿海城市。 作为省会城市,它是广东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港口城市,它是华南地区最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虽然它在古代曾经长期属于广西。
自战国时代起,这里就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秦朝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郡,治所设在今番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立南海郡,郡治尉佗城即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公园东隅。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交州的治所从番禺移到了广信,但广州仍在南海郡范围内。
南汉时,广州成为首都。宋代,广州先后属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元代设海北海南道,广州为其行政中心。明代设广州府,清代因之。民国时先属粤海道,后改称第二特区。新中国成立初期设广东省区政府,1954年改名广州市政府至今。 历史上,广州不仅是中国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而且是宗教交流的中心。在汉代,已有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徒到达广州传播伊斯兰教;7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定居广州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并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唐代(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有波斯商人居住在广州经商并传布琐罗亚斯德教(古称祆教为哈赤文)。宋代又有摩尼教传入广州。 明清时期,罗马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广州是其重要据点。1603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入京,觐见明朝万历皇帝,获准在北京建立教堂,传播天主教。他于1605年和1607年两次来广州,建堂传教。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华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秦代置郡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全市10市、1区和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1998年末总人口821.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60万人。古称“楚庭”、“穗城”、“番禺”。西汉时为南海郡治。隋时称广州,“广州”之名即由此开始。五代时南汉建都于此,南秀北雄,“粤居楚庭之南,故曰广州;海浩瀚漫无边际,谓之洋,故曰广州洋”。广州港在秦汉时就已开始使用;公元7世纪唐代时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曾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1757年清政府关闭国内各通商口岸,仅留广州一口,专办对外贸易。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广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45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珠江横贯市区,注入大海,江面宽阔,水深港阔,是我国吞吐能力最大的港口。城内河涌纵横交错,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气候温和,冬暖夏热而不太烈,雨量充沛,夏秋间常有台风袭击。全市地势西北高,往东南逐渐倾斜,平原、丘陵、山区兼有。市区东有海印、赤岗岭,南有海珠岗,西有西村岗,北有白云山。以流溪河为界,其南是珠江支流冲积成的珠江西、东、北三大岗和珠江三角洲平原,为冲积、海积平原区;其北为丘陵、低山区,是南亚热带地区,土地肥沃,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发达,盛产荔枝、龙眼、香蕉、橡胶、竹木蔗糖和果禽鱼猪。郊区素以“菜、蔗、花、禽”驰名。
广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景观众多,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文化荟萃之地,素有“花城”和“文化之邦”之称。全市共有文物古迹150多处。著名景点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南汉二陵”、“麓园”、“五层楼”、“镇海楼”,以及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堂、广州博物馆、伍廷芳墓、明城墙遗址、碑林、五仙观、“楚庭”、“粤秀松涛”、“一统山河”、“大观楼”,新河浦的“红色一条街”、沙面欧陆风情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荔湾区西关民居群、海珠区的陈李济中药厂和黄埔区的南海神庙、大沙头和芳村港、沿江路、沿江大道、吉祥路步行街、环市东商业中心地段等。其中镇海楼是广州古城的象征。广州古城墙遗址,被誉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后最长的明代建筑。还有“英雄广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纪念性革命遗址、遗迹。著名的越秀山景区将辟为岭南文化博览园,集中展示明清岭南文化。
广州有中国三大植物园之一的华南植物园,“中国第一长堤”——滨江东路,全国首个江畔主题公园——滨江东江畔公园。有中国三大名山之称的白云山,是广东省林业生态旅游景区,是岭南第一山和南粤第一景。白云山是珠江三角洲生态区最佳制高点和最大自然生态屏障,其以景幽林茂、泉洌云幻、禽鸣蝶舞、石奇洞怪而蜚声海内外。其主峰鸣春谷海拔382.9米,是南粤秀色之最。著名景点有“能仁寺”、“广州标本植物园”、“鸣春谷景区”、“蒲谷景区”、“翠竹园”、“云台花园”、“红枫廊”、“飞瀑迎宾景区”、“摩星岭”、“天南第一峰”、“白云松涛”、“景泰寺”、“景泰楼”、“伍仙桥”、“九龙泉”、“一盅两件”、西关大屋和“西关竹筒屋”、大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