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几个外滩?
关于上海的外滩,有这样一个传说:“外白渡桥本名外黄浦滩”,因为“白渡”与“黄浦”谐音,又因当时附近只有这片区域属于公共租界,所以便称这里为“外白渡桥”了(今北苏州路);后来为了修建南京西路而将外白渡桥拆掉了,于是又在原址重建了一座新桥,就是现在的外白渡桥。不过据我查阅相关资料,这段传说中所谓的“黄浦”其实指的是苏州河的下游河段,即今天的黄浦公园至光复路这一段。另外,根据1930年代初出版的地图上标明的地名来看,此处应曾有一片名为“白渡镇”的集镇,后来才陆续建成住宅区和商场。那么“外白渡桥”的地名应该由此而来。当然,这些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以上传说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现在外白渡桥上所刻的桥面铭文:“一·二八事变死难同胞永志不忘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这似乎在暗示着外白渡桥与抗战有关,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简单。
上海共有三个外滩,分别以黄浦公园、北京东路和南苏州路路口以及北苏州路和福佑路路口为中心,向外辐射。这三个外滩在历史上虽曾经连成一片,但到了近代却由于城市的扩张而各自独立,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其中以外白渡桥为中心的那个外滩最早形成,可以追溯到英租界的时期,当时的这一带被统称为“西摩马路区”(即今天的静安寺地区)。
这里的住宅大多建于1856年至1870年间,多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富有人家建造的别墅,例如张园、曹家街、凤阳路(当时称凤阳园路)等的住宅区。同时,在这一带还建有许多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因而也吸引了大批居民前来此地居住。除此外白渡桥也是当时前往闸北区的必经之路,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该区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