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有哪些景点?
1、鄚州庙。原址位于任丘市鄚州镇,是供奉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后历代帝王赐封马援为王,故又称“汉王庙”。此庙初建于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845年)重葺,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敕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再次重建并赐名。清康熙帝于公元1693年和公元1710年先后两次驾临河间府,均宿跸于此。后因河患,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将庙迁至任丘县城西五里的旧州村(今属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更名为“普济寺”。
2、鄚州故城遗址。古鄚州治所,位于任丘城东约七公里处。《汉书·地理志》载:鄚,离狐,故侯国。应劭注日:侯国,古鄚邑也,属涿郡。《晋书·地理志》曰:高阳国,领九县,其三曰鄚县。据此,鄚为县名始于汉代。南北朝时,政权更替频繁,今任丘一带分属幽州、冀州、瀛州辖地。隋朝统一后,实行州县两级制,任丘县属瀛洲。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属景州。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设保顺军,领任丘一州三县。宋金时期仍领三县。元初省入景州。至元八年(公元1276年)复立任丘县,属京师路。
3、白洋淀。古称淀泊,又名海北湖、滹沱河水库。位于京津冀腹地,地处雄安新区东南部。白洋淀由塘泊演变而成。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至公元220年),涿郡太守袁绍在此屯田积粮,围猎射雁,始有陂池之利;北魏时,在今白洋淀中部和东北部筑堤,形成东西两淀;唐宋以后,白洋淀逐渐向北发展,直至今天的位置。 清康熙皇帝南巡时曾驻跸白洋淀,称此地“真不亚江南风景”。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在白洋淀水坡上建“聊斋雪霁草堂”,以寓心中向往之桃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