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什么山高?
第一,肯定不是五云山(也就是西湖群山中最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第二,也不是上天竺灵隐寺后面的北高峰 据我所知有两座山 海拔高度是八百里居全国第六位,这个数据来自《山海经》 这个记录被记载在《尔雅·释地》篇中 “浙江之域皆谓之田”说明当时的“浙”不仅是指钱塘江下游以南的地区还是指包括今浙江全境。 西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谷部》里解释“浙”的字形构造 “自关而西,则日佐;东则日昭;左则日佐;右则曰昭。” 这段话的意思是:浙字的字形构成为左边像日、又像是佐字的古文,右边像山、又像是昭字的古文,整体的意思就是“山川之下都叫泽”。(注:汉字古代的形体结构跟今天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用近代字形表示。“古文”也指小篆字体的古文字。) 所以,从汉代开始,“浙”指的是江东地区(即钱塘江以东),这一地区大多属于丘陵地貌。
到了唐代,人们认为钱塘江以西的群山也可以算作“浙”的范畴了。比如唐玄宗时期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一 “浙江道”条下,把会稽山的山脉称为“浙中山” 而原来属于苏州州的吴兴地区(就是现在湖州市一带)由于属于长江以南也被计入“浙”的范围。 这样一来,“浙”的含义就比东汉时扩大了数倍。
南宋时赵希弁所著《郡斋读书志·卷四·地理类三》引用了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七·江南东路·杭州》里的一段话 “杭州,梁置东府。隋炀帝大业九年,改名余杭郡。唐武德四年,复名杭州。有临安、钱唐、仁和县。” 这本书把杭州周围一千多里的地域称作“杭越之地”,说明在宋代杭州及其周边地区都被计入“浙”的范围。“八百里的浙江”就是指这些地区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