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时间表怎么看?

樊丽均樊丽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先说我的看法,我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其实已经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式的但是又是非常明显的。我这里想提的是三个时间结点,分别是1989年,2001年和2009年,并且分别以这三个时间结点为界划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年前):接触与防范。从邓小平的“韬光逐薮,含章未曜”到江泽民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可以看出来,这一时期虽然中美之间有些摩擦(对台军售和航天飞机事件等等)但总体还是友好的。尤其是1985年6月30日《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双方确认了一个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战略。当然,这种友好和相互尊重是有条件的,即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接受“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同时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将台湾纳入其战略范围。在这一框架下,中美交往稳步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第二阶段(1989~2001年):起伏与分化。1989年的风波使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次小考验,此后直到克林顿当选总统时期,美籍华人华裔群体在美国政治上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以杨安泽为代表的新一代华人选择了拥抱美国,而以卢建平为代表的华人政治家则开始转向为亚太经合组织积极游说。在2000年大选中,虽然李登辉试图通过资助布什竞选来影响美国政治,但最终结果却出乎意料的没有改变,克林顿赢得了大选。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转变与分化。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地位显著上升,而曾经与美国并肩作战的穆斯林国家却因为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与美国矛盾激化。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华人群体在全球范围内的交融与互动也更加频繁。在“9·11”之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双重国籍”甚至“多重国籍”的美籍华裔政治家(如王毅和施振荣),也有越来越多像杨安泽这样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候选人(虽然在选举中败给了卢建文)。

我说的上述四个阶段的分界线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1989年后中美有摩擦但也有交流,2001年之后同样如此——不过显然这四个阶段各有特点。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时间节点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准是因为:第一,它们都发生在比尔•克林顿时期,而在克林顿任内中美关系确实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第二,这三个时间点分别代表了冷战结束、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三大全球性问题,而我们看到在这三个阶段中,美国内外政策的重心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