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太平镇属于哪个区?
广州没有“太平镇”,只有“太平安宁”。 题主说的“太平镇”应该是从1953年至2978年间存在的“太平公社”。而“太平公社”全称为“太平安宁公社”。是现在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辖下的一个自然村。 下图中A处标识为“太公庙”(村中有座建于明朝的郭氏宗祠,俗称“太公庙”),B处即为“太平公社”大院。 这里曾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边有荔湖,俗称“太平池”、“太平湖”。南临西湖,西依飞鹅岭。
下图中分别为60年代和如今的太平池。现在的太平池已经过复修,并重新对外开放了。 据当地人说,太平社的名字来源于此处的地名。在旧时,凡是在广东各地为官的人,都需要向朝廷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称“奏折”。其中一种名为“晴雨档”的奏折,是用来报告地方是否晴天或下雨的。如果某地久旱不雨,地方官必须在此后的奏章中说明情况。若仍无降雨迹象,则视为“报旱”,按违律论处。若是久雨不晴,也要在奏章中说明。若故意隐瞒不报,则以“欺隐”论处。 由于“报旱”、“欺隐”都是官员失职之罪,因此受到牵连的不仅限于当地官吏,还涉及整个衙门的官俸。为了减少损失,官吏们要想尽办法让雨水降临,于是他们就想到了求神拜佛。传说这里的土地神很灵验,只要虔诚祈祷,必定雨沛霖霪。于是当地百姓就在这建起了一座“雨王庙”,以酬谢神灵的庇佑。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这座小山村的地理位置确实相当“宜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定居。人口不断增长。到了清光绪年间,这里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村庄了。
1953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太安区”。辖属增城县人民政府。同年5月,改称“太平区”。 1958年起,先后隶属惠阳县人民委员会和增城人民委员会。
1961年,成立太平革命领导小组。 1963年8月,撤销组级建制,复称“太平区委”。
1964年初,中共“太平区委”和“太平区人民委员会”同时成立。 1978年后,改为“太平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10月,正式建立“太平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6年10月,更名为“太平区人民政府”。 1992年10月,撤乡建镇,定名“太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