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广州地标之美?
不才曾在广州住了四载有余,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在此分享,希望有所帮助。 广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混乱,第二印象还是混乱(因为来过的城市太少)。作为南方最大城市的广州市,其城市管理水平的确让人看低,但这座城带给我的感觉却是温暖的。
我在越秀公园附近居住过两年,每天经过解放北路、中山五路的斑马线时都会看到身穿绿色制服的交警同志,虽然他们看起来没我高(我是指身高没我高的交警);在环市中路的水荫路十字路口,总是可以看到一名交警站在斑马线上指挥交通,无论寒暑。
在越秀山脚下有一条幽静的马路叫竹丝巷,在那里我租过一套房子。虽然环境一般,但有间小小的书房,窗外有一棵大榕树,午后阳光透过大榕树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我喜欢坐在窗边看书,偶尔抬头能看到鸟飞过或夕阳落下。
那时我刚辞职,准备重新寻找新工作,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面试,走街串巷。无论夏天多么炎热,抑或寒冬刮着猛烈的北风,我都一瘸一拐地步行。每当走到路口等红绿灯时,总能听到身后有人急促地喊“阿SIR!”回头一看,原来是交警同志在喊我(因为我名字的拼音开头是A),他们告诉我现在不可以穿拖鞋过马路,然后笑着递给我一张罚单。
在陌生的城市里,由于语言不通,我时常迷路。有一次从图书馆回来已经很晚了,周围所有店铺都关门了,我只得按着地图沿着一条小巷往前走,却在岔路口迷失了方向。当时心里非常害怕,因为不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正当我准备向路人询问的时候,一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你是不是迷路了?”我吓了一跳,回头看见一位瘦小干练的民警,他笑着问我是不是迷路了,并把手指向那条我一直向前走的路线说:“你一直往前走就行了。”原来,他是看我一个人走路脸色苍白、不停吸气所以以为我迷路了……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思想底蕴。它是一座新老建筑共生、记忆与想象交汇的多彩之都,她拥有别具一格、兼容并蓄的城市性格,同时还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一座焕发着无限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广州这座老城市涌动着新活力,传统和现代的不断碰撞,创造一种独特的都市文化,在建筑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在广州不可错过的地标。
首先就是陈家祠。第一次听到陈家祠这个名字,还以为是某个大官的故居,其实里面并没有“陈老爷”或“陈夫人”,也没有他们的真身蜡像。陈家祠是广东省七十二县陈氏子弟到广州读书、应试、聚会、祭祖的地方,“陈”字只是陈家祠所奉祀的氏族姓氏。陈家祠是岭南地区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传统民宅建筑群,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所在地,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艺术馆,是一座状若城堡、气势雄浑的祠堂建筑。陈家祠的屋顶有大片的坡顶出檐,使房屋里面既得到遮蔽又可采光。其木雕和砖雕极尽功夫,色彩艳丽,装饰华丽,是欣赏岭南民间工艺美术的绝好去处。
其次是广州塔,广州塔,昵称“小蛮腰”,与“海心沙”、“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等构成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新景,它以“西关风情图”展现富有岭南特色的西关民俗文化,还以“天下广东人”描述了广东人四海为家、开拓进取的创业征程。广州塔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与珠江新城,冼村地块,二沙岛共同组成广州中央休闲区,是广州市的地标,居于“广州新十大地标建筑”之首,广州塔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电视塔。塔身168至433米段用钢结构包裹,形成一个具有观光游乐性质的外观光塔,外形纤细修长,如细腰西关女子,与珠江新城CBD及珠江水系浑然一体。在这里你可以俯视整个广州美景,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最后是北京路步行街,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起起义路,西至人民北路,南邻西湖路,北至中山四路,全长1.1公里。北京路是广州传统中轴线,被誉为“羊城第一景”,是广州建城2230多年以来从未偏移、从未断代的城市中轴线,见证了广州这座古老商都的发展,是中国四大步行街之一。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45.36公顷,是全国规模最大、最长的古代传统中轴线,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中轴线的文化遗产特征。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以岭南文化和西关文化为特色,展示广州岭南文化和广州2000多年商都历史,是广州岭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广州是一座可以让你在广州老城区里穿梭于古代与现代,在新城里领略“云山珠水”的大都市,广州是一条历史长河,一条创新精神永不停息奔腾向前的长河,这就是广州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