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地铁哪站?
沈阳有两个故宫,一般指的都是清代的沈阳故宫,位置在沈阳市沈河区,可以乘坐地铁一号线到达。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占地6321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共有宫殿亭阁百余座、房屋五百余间。1987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辽宁省博物院的一部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清军入关前,沈阳是后金国都,称“盛京”。皇太极于1625年入主沈阳后开始营建皇宫,地址在今沈阳火车站一带。当时东北有萨满教信仰,所以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祭祀特点,与北京故宫有所不同。 清乾隆皇帝东巡时,对沈阳故宫十分欣赏,曾写诗赞道: “一引皇京数里遥,盛京宫阙气萧萧。”
沈阳故宫正殿大政殿的样式是与北京的太和殿、保和殿等完全一样的,只是规模缩小了近一半。殿顶铺绿琉璃瓦,正中嵌以黄色琉璃瓦当,四周檐下悬挂金黄色的灯笼,殿前的广场较为宽敞,有日晷等装饰品。现在的大政殿已被作为宴会厅使用并且做了扩建。
沈阳故宫的其他主要建筑有:文德殿、弘义殿、嘉荫堂、崇政殿等。这些殿宇的结构形式和北京紫禁城一样,都是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分布。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设在沈阳的清代皇宫,是仅存的两个清代皇室建筑群之一,故又称“陪都宫殿”。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为明代辽东宁远卫城内的宁远州官廨。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在此建后金都城,成为清初的盛京(今沈阳)城。翌年,在旧官廨基础上开始修建宫殿,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顺治元年(1644)清迁都北京后,这里作为“留都”仍设6部,遂成一离宫(行宫),在乾隆年间先后扩建清宁宫、崇政殿等。历次遭兵焚,又多次重建。
1955~1956年和1977~1978年大规模全面修缮。今尚存清宁、崇政等8座宫殿;东西五宫;大政、颐和等5座后妃宫院;文庙、戏台和方城四角楼等建筑共114座,390余间,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建于7米高的台基上,分3个部分:大清门,为正门,门前有华表、石狮,以示帝王事业永世昌盛吉祥;宫阙,又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有翔凤阁、飞龙阁、崇政殿、师善斋、协中斋;内廷有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麟趾宫、永福宫、启心堂、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清宁宫后院大帐房等。城西有接官亭、戏台、银安殿、正红旗衙门、太庙、八旗旗下处,城东有石狮、钟鼓楼、大清门、飞龙阁、翔凤阁、太和门、銮驾库、东宫、方城四隅角楼,城北有翔鹤宫、紫气东来殿、颐和殿、延寿宫、仰熙园、文溯阁、仰熙楼等,形成庞大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