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淮海路属于哪个区?
这个问题很有趣,以前没有地铁的时候,去淮海中路是很艰难的事情,要坐公交车或者黄包车(当年上海的出租车很不方便),从静安寺到淮海中路要一个多小时;后来有了地铁,从静安寺到淮海中路只要十五分钟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快速公交、有轨电车和轨交12号线,从大宁公园到石门一路只要5站地,步行也就十来分钟(上海地铁12号线北延伸段将设石门二路站)。
所以,对于生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淮海中路绝对是遥远而又亲切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叫淮海中路呢?关于这条路上的“中”字,有一个有趣的来源。
原来在宋元时期,这里被称为“淮海南北路”,因为那时黄浦江还没有改道,因此这里的河流是淮河的支流。而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河道纵横,素有“小苏州”之称,因为河道走向接近现代的延安中路,所以又称为“上河泾”。
“上”与“中”在古代是有区别的,“上”指皇宫,“中”指帝后居住的地方。因为这里已经靠近市中心,又是江南水网地区,所以从清朝开始逐渐建造府邸和民居,被称为“淮海中路”。民国时曾改名为“镇宁路”,但后来一直沿用旧称。
徐汇,静安,长宁都可以说对了一半吧…… 我是徐汇的,所以就以徐汇为例来讲讲淮海中路和安福路的关系好了。
1920年以前,静安寺附近只有静安寺路和静安寺北路(现在的新闸路)两条马路,而现在的静安寺西路在那时叫万航渡路,因为其与静安区内的大静安寺相通;同样地,当时的静安寺南边也有一条静安寺南路,但今天已经没有这条路的痕迹了~ 而静安寺北边的海防路到石门一路、石门二路的这一段在民国时还是叫做“石门北路”的…这里就存在一个有趣的问题啦~
话说我曾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记载—— “到了一九三三年二月一日,北平(今北京)中央大学校长蒋梦麟及学生千余人在南京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讨伐日本关东军,以营救被囚禁的中日人民协会代表,同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这次游行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厉制裁,被捕者二十余人并被罚往山东劳动。”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近代现代》第4卷P.573-574中的“中华全国学生总会”词条(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发行于1986年) 但是我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的、以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为目的的群众团体!而它的成立日期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西柏坡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的!而且这个会是在中宣部领导下进行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的学生运动是有共产党的领导哒~ 那么请问为什么这段史料里提到的“北京大学学生联合会”却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呢??难道是这帮学生们自己跑到街上抗议并且因此遭到国民党的镇压吗??